.

protecter

Universal Analytics

中国抗疫“太好”反陷入困境?

 华盛顿 —  自从一年多前武汉爆发新冠疫情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采取严厉手段来达到所谓的“零感染”。虽然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受到外界质疑,不过中国自称“做得很好”。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的相对成功现在有伤害国家的风险”。那么,这种抗疫相对成功把中国带进哪些误区?中国为“清零政策”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博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题为“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太好了吗?”他指出,中国在遏制病毒传播方面的相对成功,可是这背后蕴藏着危机,首先是给民众造成错误安全感。

他说:“这里面的问题在于,如果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由于新冠病毒传播非常快,都是通过无症状感染病人传染的这种状况下,他们暴露在这个病毒下受到感染的风险还是蛮大的,尽管中国已经基本上切断了传播链条,但是有输入性病例进来,只要有一例就会酿成很大的爆发。”

去年9月,《财新》杂志发表了一项对中国六个省份近1900人的调查,不到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和亲友有感染新冠的风险。

黄严忠说,这种不真实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跟政府官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的宣传有大的关系。去年11月和12月期间,中国公共卫生官员公开表示,“我们很安全,目前普通民众没有接种疫苗的紧迫性。”黄严忠说,就在这个月,还有公共卫生官员发表同样的讲话。

黄严忠指出,中国一方面国产疫苗过度出口,另一方面疫苗的有效率也存在疑问。例如由科兴生产的疫苗迄今报告的最高有效率是91%,这是根据在土耳其进行的一项试验;而在巴西的试验最新数据仅仅略高于50%。黄严忠说,从产量和质量来看,中国要实现群体免疫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有大量的人口没有受到感染。随着西方国家努力推广疫苗,在中国之前实现群体免疫,那么这种免疫差距会使得中国陷入困境。

黄严忠指出,如果西方国家的疫苗接种比较顺利的话,因为他们的疫苗有效率比较高,而且一部分人已经得过了新冠,实现了免疫,所以说他们有60%,70%的人可能在秋天达到群体免疫,这样就可以内部开放了,西方国家之间也可以开放国境了。但是,如果中国到那个时候还没有实现群体免疫话,它的抗疫模式会进一步受到质疑。

他说:“现在这种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蛮大的,那么,就必须维持现有的这一系列严格的围堵措施,包括基本上的关闭国境,限制人员进来……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对中国现有的抗疫的手段,抗疫模式,甚至中国的形象本身都会受到比较大的损害。”

中国对新冠感染采取零容忍政策。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最近对中国媒体表示,“无论花多大的成本”维持“清零政策”都是值得的。但是,零容忍政策有多大的可持续性?国家民众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说,在2020年2月底3月初的之后,中国疫情大幅度缓解,这个时候,政府为了维持很低的感染率,采取了这样一个“清零政策”,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但是,从目前的疫情来看,这样做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他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特别是我们考虑到现在这个疫情已经从单个的孤立的少数爆发,变成了在多个城市里多点爆发,甚至在社区爆发,包括农村爆发这样一种情况下,你要继续维持这样一个政策,它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更不要提我们说的社会代价。有多少人不能回去,特别是海外的华人不能回去,探望有些父母病危了,都没法回去。国内因为封城,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都成为一个问题。这里面实际上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就不要说了--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要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的话,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来源:VOA

相关博文:

  • 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太好了吗?1月23日是武汉封城一周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因新冠病毒而封城,在周年纪念日来临之前,中国政府加紧努力,展示它在最初的致命疫情中的胜利。在去年新冠病毒出现的几周内,中国录得确诊病例数量开始大幅下降。随后,它实施“动态清零”政策:哪怕发现一个病例,也会立即触发积极的隔离措施和惩罚性的旅行限制,以及大规模检测和接触者追踪,直到病例数清零。根据中国政府自己的说法,它做得很好,从2020年3月7日到2021年1月8日,全国每天的感染人数很少超过100。一些… 更多阅读
  • 中国抗疫“太好”反陷入困境? 华盛顿 —  自从一年多前武汉爆发新冠疫情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采取严厉手段来达到所谓的“零感染”。虽然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受到外界质疑,不过中国自称“做得很好”。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的相对成功现在有伤害国家的风险”。那么,这种抗疫相对成功把中国带进哪些误区?中国为“清零政策”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博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题为“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太好了吗?”他指出,中国在遏制病毒传播方… 更多阅读

0 评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