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tecter

Universal Analytics

吉林通化,封城之后的声音

我的家乡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一座目前人口不足40w的山城。它没有太多的故事点缀,所以很多人都不曾听过这个城市,但是最近,它开始偶尔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因为它生病了。疫情在这个小城市一下蔓延,超过两百的确诊阳性患者和上千隔离群众让这座城市一下瘫痪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都在为抗疫做斗争,包括这座小城——通化。这座城市在去年年初的疫情爆发战中,感染人数没有超过10例,所以没有人关注很正常,要说的是,我们和其他人一样为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了很多物资和人力。

想讲一件我身边的事。我姑姑是医院的一名护士,因为被感染患者没有那么多,所以不需要让所有的护士都去一线,但是她主动报名去了防疫一线。要注意,这里我说的是2020年年初。她成了我们一家人的骄傲,因为对病毒的不确定和恐惧,我们每一天都在祈祷她可以平安无事。我们作为一名五线城市的市民,每天看新闻,为外界担心,为远在异地的家人们担心,能捐款的我们捐款,能去一线的都去了一线。做这些的时候,只是因为心中的炙热,是作为同胞和亲人们才会有的反应吧。可是在2021年一月的一天,我身在通化,我觉得我的城市好像被大家抛弃了,被遗忘了(也许从未记得过)。

1月12号,通化市确诊的一名新冠感染者,经调查得知是在一场有黑龙江来本地的市民所感染。问题就此不断,感染场所是一个类似老年养生的讲座(我叫它传销没有错吧),讲座百分之八十都是年过半百且爱坐公交车的老年人。易感染同时易传播。具体感染数据官方都公布过了,我就不照搬了。作为当地居民,我当时真切的感受是,如果密切接触者太多,那就真的麻烦了。13号我出门去了姥姥家,路上和母亲都带着口罩,我明显发现戴口罩的人变多了,尽管还有些人没带。我妹妹本来应该上补习班的,但是因为考虑多很多孩子都是家里老人接送,出于安全考虑,决定让她暂时在家休息。这天爸爸凌晨一点才回来,他告诉我还是不要出门了,现在不太安全,我没和他说太多,因为他在卡点待了一天已经很累了,第二天早上我醒来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上班了。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我还在安慰自己,问题应该不大,是大人们小题大做,微博也没有热搜,那还是不严重。结果当晚,我领着妹妹去快递室取快递的时候,看到了四个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地下车库不知道干什么,我后来才知道,那个快递是我能取到的最后一个快递,而一小时后我要做第一次核酸检测了。14日晚,全市开始了第一轮核酸检测。15日从清晨开始一直到深夜,全市都在做核酸,要求3天之内全市检测完毕。那天最低气温是零下24度,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居住在没有统一管理的老社区,所以要在外面排队。四个小时,他们终于做完了核酸。那是疫情到来之后我第一次眼角变湿润,我很无力,如果可以,我想去替他们排队,可是事实却是我们甚至无法见面。这夜爸爸还是凌晨一点进的家门。我这时候开始不停地刷新微博,热搜呢?不应该啊,不是有一例就会报吗?(因为日期相近的一天上海新增一例上了热搜)我居然二十多岁了居然还犯蠢以为我的城市会上热搜。

核酸做完紧接着新增20多例,然后是40,60。。。直到昨天,在二次核酸也全部结束后,新增了81例阳性患者。全市挨家挨户都贴了封条,又隔离了好多密切接触者。通化市装不下了,去白山市,去梅河口,去柳河。周围的小城市都在帮我们,我们也在麻烦着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就像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打交道,发展中国家共患难。恍惚间,我以为自己的城市和那些一二线城市不仅不一样,我们不甚至能相提并论!和我说的一样,我们是五线城市,去哪里看护这两百多例患者呢?所以通化市决定建方舱。

今天是1月24日,拿手机看了一眼热搜,杨某的爱情故事在热搜第一且爆了。没有人关注通化市新增81例阳性,也没有人在乎通化市目前物资紧缺,也没有人知道通化市居然要建方舱了。我觉得无奈,但也很无助,人民日报发了新闻报道,作为一个疫情中无助的市民,我在下方进行了评论。有上百的网友支持我(仅我的评论)上千名网友给我点赞,让我的评论给更靠前一点。不仅是给我点赞,带话题,周围的人都在微博上发博希望得到关注,网友们也都在积极转发。这样过了四个小时,我再次看了一眼微博热搜,依旧没有通化。今晚早些时间,深圳新增一名新冠患者,半小时之内热搜到了第二名。用数据说话,五线城市通化市疫情爆发第12天,依旧没有上过靠前热搜。而我已经十二天没有见过爸爸了,他在看护被隔离人员,上面的意思是,为了安全起见,正月十一才能让爸爸回家。

虽然我希望,我也只想看到好的呼声和关切的问候,但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凭什么关注?破通化市能和深圳比?真以为媒体没有地域歧视?”从大一选择新闻学起,我就决定要做一个传媒人。疫情期间我为很多城市很多广告公司写过抗议宣传广告,我也帮很多城市发过声。所以媒体真的有地域歧视吗?我不知道,我学术尚浅,资历不深,我无法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但现在我作为一名通化市市民,我真的很气愤。大环境下我们总讲全球是命运共同体,可如今为什么给我的感觉是:通化,自己问题自己处理吧。(仅个人感受,家中很多人都在一线,知道政府有多辛苦,但还是很无奈)

今晚很多通化的市民和我一样失眠睡不着,也有一群伟大的工作者还未归家。他们不能回家,他们要随时待命,他们甚至有时候一天吃不上饭。哪怕是个小村落,都不应该有被抛弃的念头。而通化市呢?它虽然人口少,城市小,甚至没有我一直最爱的麦当劳。但是它一定不能缺少,在历史上它也不能缺少。我们与朝鲜一条鸭绿江之隔,我的太爷爷们参加过抗美援朝。日军侵略的时候,我的家人也曾被掳走过。我的很多长辈都是闯关东来到的这片土地,他们开阔了这片土地,才养育了我们。我们有无数知名的药业,也有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人,但最重要的是,哪怕只是小城市,每个人都在努力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所以这个城市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那是因为在这个小城市我们可以安分守己。而如今,疫情来临,我们自救能力真的很有限。

来源: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6561986

作者:小菠菜奈 | 原标题:当一个五线城市因为疫情被封锁了,市民在做些什么,网友在做些什么,新浪在做些什么


以下是一些截图:












相关博文:

  • 吉林通化,封城之后的声音我的家乡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一座目前人口不足40w的山城。它没有太多的故事点缀,所以很多人都不曾听过这个城市,但是最近,它开始偶尔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因为它生病了。疫情在这个小城市一下蔓延,超过两百的确诊阳性患者和上千隔离群众让这座城市一下瘫痪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都在为抗疫做斗争,包括这座小城——通化。这座城市在去年年初的疫情爆发战中,感染人数没有超过10例,所以没有人关注很正常,要说的是,我们和其他人一样为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了… 更多阅读
  • 武汉一周年:新冠疫情受控背后中国的“制度优势”与个体代价一年前, 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中国中部城市武汉爆发。 不久,确诊病例在湖北之外的多个地方涌现并很快传向全球。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各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城,封小区及推行多轮全民强制病毒检测。在举国体制和科技手段的双重加持下,短短的两个多月内,疫情在中国大陆境内得到控制。 而此刻, 这场全球大流行仍然在中国以外肆虐。回顾这一年,人们从每日健康状况,到出行记录,再到可行动范围,都在 “网格化” 的社会管理体系的监控之下。一些专家认为… 更多阅读
  • 贵州女子微信群骂社区支书“草包”,被毕节警方跨市铐走行拘贵州省贵阳市的任女士向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反映,她在毕节市兰苑花园小区居住,因在小区业主群质疑业委会不召开业主大会便擅自让新物业公司通过试用期的行为时,不满社区支书刘某的“开不开业主大会,怎么开是业委会的事”的回应,而骂了刘某是“草包支书”。刘某报警后,她被毕节市七星关区洪山派出所民警用手铐铐到了毕节市,并被行拘3日。在此过程中,警方存在违法传唤、违法使用手铐、虐待等问题。对此,涉事支书刘某回应,她只是想让任女士道个歉。毕节市警方在相关回复中回… 更多阅读
  • 疫情下的燕郊“通勤族”:相比住在公司不能洗澡,我更怕被辞退“为了早点通过北京通州白庙检查站,我早晨的闹钟从6点调到5点,再调到4点半,交通工具从公交换成拼车、自驾,平时最多3个小时的单程,上周五(1月8日)却堵成了4个小时的车程。”家住燕郊富地广场的郭强向中新经纬回忆道,“燕郊到北京的检查站有7、8个,这只是其中一个”。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与北京通州区仅隔着潮白河,这里住着几十万“北漂”,他们白天前往北京上班,晚上回到燕郊休息,郭强就是其中一员。以往每天早上,郭强乘坐818路公交车经过白庙检查站,再… 更多阅读
  • 69岁环卫工寒冬猝死:回不了家的乡村老人 寒潮来的那晚羲之路在山东临沂的城市中心,穿过人民广场后,向南延伸,在银雀山路与启阳路之间被截出一段290米长的生活街道。因为几天前刚下过一场大雪,没来得及清理的积雪被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轧成一层锃亮的冰,走在上面得格外小心。因为临着几个老小区,这条路分布着水果摊、猪肉铺、卖家禽的摊子、山东煎饼铺等几十家商铺,构成一个条状的农贸市场。商铺多,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因此,路上一共设了两个垃圾站点,分别在路的两端,每个站点集中放着八九个一米来… 更多阅读

0 评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