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tecter

Universal Analytics

华为孟晚舟案:认罪换自由是陷阱还是“快刀斩乱麻”

REUTERS

加拿大时间12月7日,孟晚舟再次回到法院出席听证会。此前,有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正在与孟晚舟讨论达成一项认罪协议的可能。

作为交换条件,认罪后她将被回到中国,前提是承认部分不当行为。

一份认罪协议带来诸多疑问。比如,孟晚舟在加拿大的法庭上面对加拿大检方,为何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再比如,如果孟晚舟承认部分指控,对华为影响如何?以及如果孟晚舟拒绝该协议,那么该案件将如何终结?

BBC中文采访法律专家,就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从法律上讲,什么是认罪协议?


“在民法国家(比如中国)的人看来,认罪协议难以理解,有罪就该罚,无罪就释放,哪有讨价还价的。”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介绍,在普通法国家,这种做法特别常见,尤其是美国。

王江雨介绍,美国司法系统每年要处理大量案件,而法庭审判特别冗长,成本极高。如果每个案件都开庭审理,时间、人力、财力都难以支撑,因此认罪协议提供一种机制,被告人承认罪责,换取更轻的处罚。

“你可能看到检方对被告说,原本可能判你十年,现在只让你服刑八年,不上庭了,被告律师可能会讨价还价问,三年行不行。检方考虑一下说,三年不行,五年吧。双方达成协议,被告减少刑期,整个法律体系则节省成本。”

孟晚舟就面临一个这样的选择——美国司法部提出较为诱人的条件,比如可以不必服刑,立即回国,换取孟晚舟承认某些指控,为这个绵延两年的案件画上句号。

2004年开始美国司法部门开始采用延迟检控协议(DPA)和不起诉协议(NPA)。据目前披露消息来看,美国司法部向孟晚舟提出的是DPA,即延迟检控协议。

延迟检控协议不是放弃监控,也就是说未来依然有可能会在同案中被检控。而且协议中会附加条件,比如,要求被告人再次被检控时必须配合,否则会被视为新的罪责,或者要求被告人不得再从事某类活动。


为何与美国司法部谈协议?加拿大扮演什么角色?

加拿大公民康明凯(右)和斯帕弗(左)于2018年底在中国被捕。/ GETTY IMAGES


孟晚舟在加拿大机场被皇家骑警逮捕,并在加拿大法庭出庭受审,面对的也是加拿大的检控方。为何试图与孟晚舟达成协议的是美国司法部?

王江雨解释,加拿大的法庭审理的并不是孟晚舟案本身,而是孟晚舟是否符合美加引渡协议,最终作出决定也只是引渡与否。

“加拿大逮捕和审理孟晚舟,都是根据美国司法部提出的指控,如果孟晚舟和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那么后者会撤回引渡请求,加拿大法庭就没有必要继续审理,将会立即放人。”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因为孟晚舟案,与中国关系急剧恶化。两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沃尔(Michael Spavor)目前被北京方面拘留。

美国试图庭外处理此案,令加拿大的角色更加尴尬。

加拿大对双方的潜在协议保持缄默,总理特鲁多上周五拒绝置评,称其首要任务是让被拘押在中国的两名加拿大公民回国。

不过,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 (Guy Saint-Jacques)表示,“让我们希望相关讨论是认真的,并能找到解决办法,否则我认为我们将长期处于狼狈境地。”

加拿大广播公司也援引温哥华律师库兰德(Richard Kurland)称,传出这一消息可以帮助美加政客测试民意的水温,如果铺天盖地的舆论支持终结此案,那么美加政府都更有动力达成协议,以脱身。

但对于加拿大而言,即便达成认罪协议后放人也不见得可以修复与中国的关系。王江雨认为,美国和孟晚舟谈妥,加拿大必须放人,抓人之举被中国看作政治上的冒犯,但放人之举并不会被中国看作讨好,只是基于美国司法程序的自然后果。


如果达成认罪协议,对华为有何影响?

VCG / GETTY IMAGES

美国与孟晚舟商谈认罪协议的消息传出,中国官方并未表示“欢迎”,而是暗指这是“陷阱”。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看到该报道,与法国阿尔斯通高管所著《美国陷阱》中的情节如出一辙。

2013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鲁齐(Frédéric Pierucci)在纽约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指控他涉嫌商业贿赂。此后多位阿尔斯通高管与美国达成认罪协议,他们的供述成为证据,法庭判罚阿尔斯通7.72亿美元。同时,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也被美国竞争对手通用电气收购。

孟晚舟如果达成认罪协议,是否会牵连华为?

时评人邓聿文此前向BBC表示,如果孟晚舟认罪,美方追求的实质效果并没有削弱,因为这会让西方其他国家更有理由排挤华为。

“可能性都有,主要看认罪协议的条件。”王江雨表示,如果只是承认当初向汇丰银行提供信息有不周全之处,那可能不会影响华为;但如果要求孟晚舟提供新的证据,可以限制华为在全球的行动,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从目前报道来看,孟晚舟不是很热衷于跟美国达成认罪协议,原因可能是协议条款会进一步影响华为,或者孟晚舟和她的律师有信心加拿大法庭会驳回引渡请求。


美国为什么现在提出认罪协议?

美国认为华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华为一直予以否认。/ GETTY IMAGES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根据大环境进行合理猜测。”王江雨表示,这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案件,特朗普多次表示孟案可以为中美贸易谈判提供筹码,相关的推特甚至成为孟晚舟的律师证明该案有政治动机的证据。而政治性案件背后就需要政治利益和政治意愿推动。

但是美国大选后,明年1月20日白宫将会更换主人。在王江雨看来,新总统拜登有两个原因不会竭力推动孟晚舟案:一、作为传统自由派政客,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国际竞争太低级,不符合他做事的风格;二、即便他努力推进孟案取得成绩,也会被算在特朗普的功劳簿上。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郑安光也向媒体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孟晚舟事件是一起政治事件,拜登上台后可能会考虑撤销对孟晚舟的指控。

因此,当前特朗普政府下属的司法部有动力,在仅剩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了解案件。

12月7日的最新庭审记录显示,加拿大皇家骑警驻温哥华机场警长兰迪(Ross Lundie)作证表示,“不管怎么说,我并不是代表联邦调查局提供讯息,或采取行动。我是以皇家加拿大骑警(RCMP)的身份工作,协助联邦调查局,以我的身份而言,会处于一个非常不舒服的境地。”

“而且代表美方的加拿大检方在法庭上气势越来越弱,除了孟晚舟与汇丰的一份PPT外没有强力证据,而孟的律师则在案件的政治性和加拿大警方程序滥用的问题上穷追不舍。”王江雨认为,案件拖到拜登时代,加拿大的位置更尴尬,可能的结局是,加拿大法庭看到案件的政治性而驳回美国引渡请求。

来源:BBC中文

相关博文:

  • 孟晚舟案进展 皇家骑警称:协助FBI"非常不舒服"据路透社12月8日报道,温哥华当地时间7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渡案,继续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开庭审理。一名曾驻温哥华机场的警官在法庭上作证称,协助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让他感到“非常不舒服”。7日,孟晚舟再次出庭参与引渡案的审理,本周将进行该案件最后一周的证人交叉询问。按照法庭安排,当天的听证将继续围绕本案第二阶段审理中的第二分支,也就是是否存在滥用司法程序进行法庭听证。据悉,在第二阶段审理中,有三个分支,分别是:… 更多阅读
  • 孟晚舟诉加方侵犯人权,要求撤销引渡案 加拿大警方继续作证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从加拿大引渡美国案继续审理。孟晚舟律师团队指控加拿大的边检服务局和警方在逮捕孟晚舟的过程中,违反了规定,与美国FBI合谋,侵犯了孟晚舟的人权,因此对她的引渡案应该停止。最近几周,孟晚舟诉加拿大边检和皇家骑警案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最高法院进行审理。华为公司CFO孟晚舟周三早上离开家,前往BC省最高法院。 / THE CANADIAN PRESS/Darryl Dyck至少十名参与事件的加拿大警察和边检服务局人员现身作证。但… 更多阅读
  • 华为孟晚舟案:认罪换自由是陷阱还是“快刀斩乱麻”REUTERS加拿大时间12月7日,孟晚舟再次回到法院出席听证会。此前,有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正在与孟晚舟讨论达成一项认罪协议的可能。作为交换条件,认罪后她将被回到中国,前提是承认部分不当行为。一份认罪协议带来诸多疑问。比如,孟晚舟在加拿大的法庭上面对加拿大检方,为何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再比如,如果孟晚舟承认部分指控,对华为影响如何?以及如果孟晚舟拒绝该协议,那么该案件将如何终结?BBC中文采访法律专家,就这些问题一一解答。从法律上讲,什么是认罪… 更多阅读
  • 孟晚舟引渡案证人证言相左 重要密码纸条曝光温哥华当地时间23日上午,孟晚舟引渡案第二阶段法庭听证中的交叉询问环节继续进行,来自加拿大联邦警察(RCMP)的达利瓦尔(Gurvinder Dhaliwal)警官作证时透露出多个重要的细节。达利瓦尔称,写着孟晚舟手机密码的纸条是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的司各特·柯克兰(Scott Kirkland)交给他的。柯克兰在作证时,则声称是他因“过失”把纸条放进与手机同一个袋子里,联邦警察因而获得了这个密码纸条。如果达利瓦尔警官的证言属实,那么,边境服务局就涉… 更多阅读
  • 央视:孟晚舟案疑点浮出水面 美加联手据央视网报道,温哥华当地时间12月7日,孟晚舟引渡案中的重要证人——加拿大联邦警察的警长罗斯·兰迪(Ross Lundie)继续出庭接受辩方律师的询问。兰迪在11月27日作证时承认,在逮捕孟晚舟之前,加拿大警方与边境服务局进行了协调。在连续三个星期对证人的交叉询问中,一直有几个疑问难以找到逻辑关系,但在对兰迪的询问中,终于看出了问题所在。提问一:为什么边境服务局的人声称要检查孟晚舟的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没收之后却直接把它们放进屏蔽电磁信号的法拉第… 更多阅读

0 评论 :

发表评论